楼梯间里不能拥挤和恶作剧!

bt365体育  http://sjy.forestry.gov.cn/2011年07月29日来源:此文原载于《国际工程咨询》2011年第二期
【字体: 打印本页

  

*工程漫谈*
楼梯间里不能拥挤和恶作剧!
          李 鹏
 
2009年年底,湖南发生了一起中学教学楼的楼梯间里拥挤踩踏的伤亡悲剧,造成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消息传来,全国震惊,上网检索一下有关的报道,人人看后都会惋惜。鲜活的、充满朝气的年轻生命在顷刻之间消失了,永远地离开了家庭、老师和同学。如果是因为得了不治之症,家庭、老师们和同学们会施以援手,让他(她)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而这些孩子们恐怕根本想不到,会在天天走上走下的楼梯间里这样简单、这样轻易地失去自己的生命。家长们也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多交钱,为的是选个好学校,怎么会出这样的悲剧呢?
很自然的一个做法,就是要有人承担责任,应该有失职的领导。有人被撤职,有人背处分,也有舆论认为办学方法、民办学校的管理以及扩招的数量都有问题。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从各种传媒上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事故信息。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下面一些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被披露出来:
一是由于下雨,本来有四个楼梯可以走,学生们却都集中走一个离宿舍楼最近的楼梯了,为了避雨。二是楼梯间、通道或者门洞,也就是学生们要通过的地方过窄,只有1.5米。三是当时可能确实有学生的鞋带开了,在楼梯间或者门洞处,学生蹲下系鞋带。四是可能确实有个别的学生恶作剧,拦在楼梯口,导致学生拥挤而且越积压人越多。五是挤在后面的同学不相信前面确实有同学倒下了,仍然往前挤。六是按学校规定,晚上洗漱的时间可能确实只有20分钟,赶不上就要影响洗漱,规定的洗漱时间太短了,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
问题是,这些情况以前是不是也出现过,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分析和推测。比如为了躲雨,大家都走最近的一个楼梯了;有的学生走到楼梯时,东西掉到地上,弯腰或者蹲下去拣;学生们上了半天的课,一出教室就有一种想放松的感觉,喊两嗓子,搞个恶作剧;精力充沛、生性活泼的中学生,也不能排除有的男孩子有意推搡、起哄往前挤,等等。
如果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可以针对性地搞演练,做预案,会有地震发生的情况,火灾发生的情况,甚至会有恐怖袭击的情况,绑架人质的情况等等,会演练我们描述的上述各种情况吗?其实,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简单中的不简单的问题,谁也难以想象、却又真实发生了的悲剧。
从报道中得知,教学楼里的楼梯间宽度,或者是门洞的宽度,或者是通道的宽度,只有1.5米,这确实是太窄了。可是就是宽一些,如果同时发生了悲剧发生时出现的若干不利情况,学生们就能够安全地下楼吗?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几千个学生都想在短时间里从一个楼梯下楼,需要怎么样的组织性、纪律性,需要怎么样的训练呢?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完成的事情。
从这一悲剧中吸取哪些教训,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笔者认为,可能确实有很多方面应该总结,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安全意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责任意识淡化,谁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重视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是做事情不认真,如果认真,很多事故本来可以避免发生;
如果吸取教训,就应该把这样的、难以想象却又真实发生的悲剧记录下来,由教育主管部门制作成宣传警示张贴画,在学校里张贴,告诉学生们:“楼梯间里不能拥挤和恶作剧!”这是再简单不过、却是再重要不过的工作了。学校的老师们从过去发生的悲剧中总结出来这样的一句话,告诉在学校里就读的一批批学生,而且是在学生们刚刚入学的时候,进行安全教育和减灾教育,这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论你怎样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一教育都是不能少的。
学校不能硬性地规定同学们做完晚自习以后,一定要走哪一个楼梯,却可以适当延长熄灯的时间,让学生们离开教学楼时有更宽裕的时间。长期没有人认真地考虑过洗漱时间过短带来的问题和可能间接造成的隐患。在我们的思维惯性里,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划一,缺乏个性培养,导致创新意识的淡化,这是另外的问题。在作息时间上同样体现出来。
就在笔者的这篇文章已经定稿的时候,又从传媒上获悉,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
据一位记者采访到的一位6年级学生讲:“第二节课后,同学们下课了,大家去做课间操,有10多个学生沿着楼梯的扶手往下滑,扶手突然歪了,有几个同学被压到下边了。”
公众还可以获悉,楼梯的栏杆过于单薄,过道宽度不足1.5米。所以,一旦有学生从楼梯栏杆的扶手上下滑时,无法承受过大体重的栏杆会毁坏,学生会倒在楼梯上,堵住下楼的学生。但是,即使楼梯栏杆扶手很结实,过道的宽度不是1.5米这样窄,下楼梯时,有十几个学生沿着楼梯栏杆下滑,摔倒堵住楼梯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果后面的学生不知情,还在拥挤,事故仍然难以避免。
这次事故发生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例如,有的学校在楼梯中间画上了一道醒目的黄色分界线,以区分上下楼梯的人群。楼梯拐角处的标语上写着“靠右行”的提示。但是,当学生上课间操、中午放学等集中出现在走廊和楼梯间里时,或者上、下楼的时间需要延长,改变作息时间,否则,问题仍然存在。
近期发生的这一事故再次提醒人们,工程设计中考虑的楼道宽度固然重要,楼梯的数量固然重要,楼梯栏杆的牢固固然重要,但是,在学校这样人流集中、出现大规模上、下楼情况的场所,特别是面对生性活泼、体力充沛、学习压力大的中学生,培养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是第一位的。上、下楼时,不能有意“制造”拥挤!不能搞各种形式的恶作剧!不能从楼梯栏杆上向下滑落!
在建筑物里和建筑物周边,会有哪些群体性安全隐患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呢?
在人流密集通行的水平或者垂直疏散的位置,比如走廊和楼梯间,容易发生拥挤、跌倒和踩踏伤亡事故;在人员大规模集中出现位置,比如体育场馆和影剧院的看台、临街的建筑物的屋顶平台和阳台上,容易发生超载造成的坍塌伤亡事故;在舞厅、歌厅等场所,容易发生群体“蹦迪”引发共振造成的房屋楼板坍塌导致的伤亡事故。
所以,在建筑物里人群集中的地方,如果你是责任人、是管理者,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笔者想送给你下面的话:事关安全要认真,看似简单要重视。
 
           此文原载于《国际工程咨询》2011年第二期